彩88官网-彩88主页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彩88官网-彩88主页

 总院新闻
 集团新闻
 院企动态
 行业资讯
 媒体聚焦
 视频信息
 图片新闻
 通知公告
 专题专栏
 媒体聚焦  
 
用建材的绿 护天空的蓝——专访建材领域大气污染治理及调控政策研究课题负责人姚燕 
    作者: 时间:2020-03-23 打印
     
 

本报记者丁佳

  要发展还是要蓝天,对中国来说,这从来都不是一道选择题。

  2017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提出,要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次月,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对大气重污染成因和治理开展集中攻关,以生态改善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并确定实施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

  国家生态环境部牵头,国家多个部委、科研单位参加,包括多名院士在内的1500(近2000)多名科研工作者参与……这一“总理基金”项目吹响了保卫蓝天的“集结号”。而作为我国建筑材料与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专业最大的综合型研究机构和技术开发中心,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建材总院)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牵头承担了“建材领域大气污染治理及调控政策研究”课题。

  课题实施过程得到了国家生态环境部、国家大气治理中心、项目和专题负责人郝吉明院士和贺克斌院士的大力指导和支持。如今,两年多过去,该课题究竟取得了哪些重要的发现,对于指导我国建材行业绿色健康发展、打赢蓝天保卫战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

  向建材行业“痛点”亮剑

  建材行业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原材料产业之一。多年来,我国一直以来处于高速发展、高速建设的阶段,国家对于建材的需求始终处于比较高的水平,而建材行业也对国家基础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然而在另一方面,建材行业长久以来也被视为“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型)”的“两高一资”行业。“相比于钢铁和火电等高集中度的行业,建材行业最大的特点就是门槛低、整体规模不是很大,市场容量大,装备水平差异比较大。”姚燕坦言,“实际上,建材行业单个企业的排放量不是很大,但企业数量众多,因此污染物排放总量高,初步估算废气排放量约占全国工业废气排放总量的18%。”

  建材行业涵盖了水泥、玻璃、陶瓷、砖瓦、耐火材料、防水材料、复合纤维制品、家具、建筑涂料等,按国民经济分类有30多类,可谓面广类杂,而其中涉及的污染排放也包括颗粒物、SO2、NOx、VOCs等多种类型。

  以京津冀地区和“2+26”城市群为例,这一地区是(传统的)传统建材产区,减排形势严峻。虽然近年来建筑材料行业工艺技术不断进步,设备大型化、自动化、智能化逐步实现了产业结构升级和科技进步。但由于生产过程与烟气污染排放控制技术多样,企业运行与控制水平参差不齐,生产工艺匹配要求,燃烧温度普遍较高、窑炉气氛复杂,烟气中颗粒物、NOx、SO2排放浓度相对较高,与火电等其他工业窑炉相比控制更为复杂,减排效果不明显,减排任务更为艰巨。

  “建材行业是工业治理的重中之重。中国建材总院这些年一直在建材行业污染治理、节能改造、优化设计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工作,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来推动行业的深度减排。”姚燕说。

  2017年7月,中国建材总院牵头承担了“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专题二中的“建材领域大气污染治理及调控政策研究”课题,并联合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清华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水泥协会、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中国砖瓦工业协会、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等19家科研院所、行业协会、高校和企业等单位。此项工作得到了中国建材联合会和乔龙德会长的大力支持,他亲自参加课题启动会,作出重要指示,号召大家向建材行业的污染难题发起了“总攻”。

  五路突击队各个击破

  “针对当前建材行业存在的污染问题,我们非常有必要针对水泥、玻璃、陶瓷、砖瓦等重点高温窑炉型建材和典型装饰装修建材的大气主要污染源、污染因子、排放特征等进行研究,建立建材行业污染指标分级分类管理要求,提出有针对性的技术提升方案,研究重污染应急过程中典型建材高温窑炉的减排量核算方法,研究相关配套管理政策,全面提升行业环境管理水平与管理绩效。”

  在姚燕的设想中,这一课题首先需要摸清建材行业的污染底数,而后梳理污染控制技术,评估技术经济性,给出全过程污染控制方案,并研究重污染应急过程中的污染减排,最终出台产业政策,推动行业的绿色升级。

  基于这一思路,该课题共设置5个子课题,分别从“典型高温窑炉类建材行业污染特征与减排技术”、“典型装饰装修类材料污染特征与减排技术”、“减排工艺和控制措施技术与经济性评估”、“重污染天气建材行业应急措施评估与政策调控方案”、“建材行业环境管理方案与产业结构布局调整”等5个方向开展研究工作。

  这样的课题设置,有利于建材行业的各专业协会、高校、企业通力合作,通过自身专业优势互补,实现强强结合,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高质量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将基于研究成果提出的政策快速落地,为行业提升污染控制水平,绿色转型提供技术支撑,为保护环境,打赢蓝天保卫战做出应有的贡献。

  有了高效率的架构,在短短两年多时间里,课题组就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果。例如,科研人员全面梳理了京津冀区域内典型高温窑炉及典型装饰装修行业布局和产业规模。研究发现,“2+26”城市涉及建材行业的工业炉窑近5000座,产能过剩且布局不合理;清洁生产及污染治理水平虽然高于全国但仍然有较大提升空间;装饰装修材料行业小微企业比例过大,环保设施不能普及安装和有效利用,行业同质化恶性竞争问题突出。

  课题还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和技术规范。制修订国家标准2项(含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1项),行业标准5项,团体标准2项,包括《涂料、油墨及胶粘剂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7824-2019)、《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木家具制造业》(GB/T 37648-2019)、《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水泥工业》(HJ847-2017)、《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陶瓷砖瓦工业》(HJ954-2017)、《陶瓷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HJ 2304-2018)、《玻璃制造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HJ 2305-2018)、《烧结砖瓦工业大气污染物治理设施工程技术规范》(T/CBTA 0001-2018)等。

  “另外,我们还根据区域分布集中度,综合考虑经济发展阶段和市场需求,提出了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修改建议和重点地区超低排放控制限值要求。”姚燕说。

  为国出谋为企划策

  姚燕认为,中国建材总院作为我国建材行业的科研“国家队”,既有责任为国家政策制定提供科技支撑,又有义务为行业健康发展、企业顺利转型提供智力支持。

  实际上,这种“桥梁”作用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也发挥得淋漓尽致。课题组提出了多项产业政策,研究并提出建材污染物治理和环境管理的一揽子方案,包括结构优化、过程管控、末端治理、“散乱污”企业管理整顿提升、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预案措施等,编写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1本,各种政策建议、指导意见20余项。

  另外,课题的实施还形成了数项分析评估报告与控制技术,如《典型建材行业窑炉产排污节点分析评估报告》、《典型装饰装修行业产排污节点及污染治理现状评估分析报告》、《重点地区建材高温窑炉污染排放治理技术环境及经济性评估报告》、《重点地区典型建材行业大气污染防控技术名录》等9项研究成果。

  “一方面,通过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的制定,就能够倒逼企业不断深入污染治理工作,进一步减少排放;另一方面,科研人员又遴选出建材工业中110项先进的建材行业常用的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涵盖水泥、玻璃、陶瓷、砖瓦及其他建材行业,帮助企业找到适合自己的治污减排方案。”姚燕说,“我们的研究始终重视应用性,一系列研究成果可落实到企业,促进行业绿色转型升级。”

  例如,课题组与京津冀“2+26”城市规模最大的两大建材集团进行技术沟通与交流,提出行业升级方案要求,以及预计排放标准提升幅度等,共同确定2017、2018、2019年金隅集团、中联集团超过10亿元的环境治理投资方案,推动减排工作落地。其中,金隅集团公司2018年共计投入资金8.45亿元,完成623项目改造,2019年计划投入8.28亿元,已实现完工投入1.15亿元,涉及100余家工厂改造,已实现颗粒物减排815吨,氮氧化物减排5784吨,二氧化硫减排838吨,水泥、混凝土企业实现无组织排放全封闭管控。

  而就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秋冬季,课题组还对污染减排工作做得比较好的企业进行了超低排放典型示范企业评估,并向企业发放示范企业标牌。“这样做的目的,是鼓励先进的企业,号召更多的企业逐步加入超低排放的行列中来。”姚燕说。

  她透露,在未来,中国建材总院还将持续深入开展超低排放研究工作,进一步完善建材行业超低排放的技术手段和评价技术,并将新的减排技术引入建材行业;分行业推进大气污染管理方案,以行业协会作为技术支撑,联合行业内大中型企业,积极推进行业大气污染管理方案的制定与落实,全方位推进建材领域污染减排工作;同时,积极组织和参加培训工作,指导企业完善环保管理水平,建立技术在不同行业不同污染物治理中的示范推广体系,将新的理念和技术推广到更大范围。

  “空气污染的治理不是一个企业、一个行业能够做到的,必须全社会齐心协力,才能一起推动行业绿色发展,打赢这场蓝天保护战。”姚燕说,“我们也愿意继续深耕建材行业,利用科技创新的力量,用建材行业的绿色发展,去护卫祖国的蓝天,做出中国建材人应有的重大贡献。”